光明日报 | 钱学森为何能成为“钱学森”

发布者:陈燕发布时间:2024-01-08浏览次数:63

思考如何培养出像钱学森一样的战略科学家,或可以从另一视角回答“钱学森之问”,即钱学森为何能成为“钱学森”?基于对钱学森成长经历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钱学森身上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贯通融合,这三者不仅各自发挥着独特作用,又彼此形成合力,并经由钱学森一生的实践内化为其精神的重要内核。从此角度探析,对于传承钱学森的精神、培养并激发创新精神有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钱学森身上最为彰显的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其生成原点可追溯到他所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为钱学森精神描摹出厚重而隽永的“中国底色”。一是父母的嘉言懿行。钱学森晚年曾回忆:“我是接受了我父亲和母亲的培养和教育。”家庭教育不仅为他提供了知识启蒙,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更培养了厚植于心底的传统人文精神。二是《钱氏家训》的塑造影响。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极具特色和极富生命力的载体。正如《钱氏家训》“国家篇”所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这对钱学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无疑也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三是时代的涤荡洗礼。钱学森成长于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时代,新旧社会思潮不断碰撞融合。从大学选择机械工程专业,到出国学习航空工程,再到学成归国,都可见时代背景对钱学森每次人生抉择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钱学森始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可以说钱学森精神发轫于特定的历史图景,其生成有着历史的必然,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精神力量。

现代科学文化

钱学森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是现代科学教育,留美从事科研及回国从事火箭研制工作等,也都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现代科学文化是钱学森精神生成的直接动因。首先,系统的现代科学教育是钱学森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前提,特别是“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训练使他具备了成长为科学家的基本素养。其次,创新精神使他不断拓展新的视野。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显著特征,这得益于各位恩师的启迪尤其是导师冯·卡门的训练。此种训练不仅包括学术基本功的夯实,同时还包括理工结合理念下建立起的创新能力,通过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双向作用而对“理”与“工”的辩证关系形成深刻认知。正因此,1947年,年仅36岁的钱学森就因提出“工程科学”思想而成为当时世界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他于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是一本凸显创新精神的著作,通过将“控制论”与“工程”相结合而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再次,以系统论思想和大科学思维开展科学实践和学术研究。在大量科研实践中,钱学森逐步形成系统论思想和大科学思维,并成长为一名战略科学家。在回国后领导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起步阶段,他凭借强大的跨学科理解能力、跨领域组织能力、跨机构管理能力,集中协同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科研攻关之中完成了导弹研制任务。在此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在1978年提出“系统工程”思想。晚年他还运用还原论方法对世界整体从11大科学门类做出“各个击破”式的研究,再以系统论进行整合后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此外,他运用系统论思想从事研究取得的总体设计部思想、复杂巨系统、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等一个又一个学术成就,也让他实现了从科学家向思想家的跨越。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为钱学森提供了思想武装,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也成为钱学森精神生成的理论指引。在交通大学读书以及留美期间,他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回国后经历了从感悟到学习进而信仰,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在此过程中,他深刻领悟并揭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现代技术科学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呼吁科技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自己也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攻克大量关键技术。他还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作为治学原则,坚持“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系起来”“从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角度看问题”,真正做到了科学与哲学的融会贯通。

探析钱学森精神的生成动因,对于从历史性、逻辑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角度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钱学森精神具有现实启迪。

第一,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参悟。钱学森每一次的人生选择都是在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下正心诚意的自我修炼。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人格的同时,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以人为本、系统辩证等核心价值理念也是方法论,对当下统一科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向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提供了新的文化视角和方法启示,需要从更深层次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应该全面系统理解现代科学文化的精髓。现代科学以精确化和重复性为重要特征,由此形成以求真务实和敢于创新为核心的精神追求,钱学森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正是坚持这一精神追求的结果。当代科技工作者要敢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现代科学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应以前辈为榜样,努力拼搏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第三,应该广泛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过程、思想脉络和理论体系,将自身追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中,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科技栋梁之材。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对人类社会一切社会实践也包括科学实践的最高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不仅从方法论上给科学研究以启迪,有责任感的科学家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科技伦理,确保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不背离初衷不偏离方向,为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分别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副部长,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助理馆员)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