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举行“HLS-II启动恒流运行暨HLS-II完成建设”庆典仪式,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改革创新处处长朱的娥、合肥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处长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总会计师黄素芳、科研部部长傅尧等领导出席仪式,HLS-II恒流运行关键技术改造技术团队骨干及恒流运行模式首批用户课题组代表参加,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实验室主任陆亚林教授首先致辞,代表实验室对参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HLS-II及HLS-II恒流运行。
合肥光源历经HLS-I和HLS-II两个阶段。HLS-II的建设自2010年8月立项,2012年5月开工,2014年底完成新建直线加速器、储存环及5条光束线站的首批任务后,2016年1月投入正式运行,同时边运行、边建设,逐步完善供电系统的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恒流运行、高频系统改造,不断提升光束线站性能。HLS-II的建设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HLS-II自投入正式运行以来,两年半时间内,运行水平不断提升。运行流强从300mA提升至360mA,束流轨道稳定性从4µm提升至2µm,束流寿命从5小时提升至8小时。2017年,HLS-II开机率达到99.15%,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102.94小时。数据显示,HLS-II的关键运行指标参数达到国际同行装置公认的优秀水平。
在优秀的运行水平基础上,合肥光源在开放共享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有效扩大用户覆盖,并实现了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双高。自2016年1月起,10条光束线站全面向用户开放,申请课题数开始超过执行课题数,机时开始供不应求。近三年来,实验人次不断增长,体现合肥光源服务能力的提升,用户单位数上升,合肥光源服务覆盖范围更广。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光源适时采取了用户遴选机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三高”(世界一流的高端领军人才、国际前沿的高新学术课题、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产出)为标准,严格遴选高端用户,强调国际合作。在用户论文数稳步上升的基础上,新的政策有效促进了高端论文的产出。2017年,合肥光源用户发表一区论文数首次超过100篇,一年数据相当于2007-2014年共8年的合计(117篇);2018年上半年,不完全统计已发表一区论文95篇,高端论文首次超过总论文(176篇)的半数。
合肥光源的运行开放成绩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肯定。在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年会上,合肥光源在16个参评设施中名列总分第四,荣获“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运行奖”二等奖,在二等奖中排名第一。
为了更好满足用户实验的需求,自2016年起,在中科院的支持下,HLS-II开始实施恒流运行关键技术改造。恒流运行模式是同步辐射光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性能运行方式,与传统的衰减模式相比,装置始终运行在高流强下,使得平均光亮度和光通量明显提高,从而可极大提高用户实验效率。
实验室恒流项目技术团队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攻克了两大挑战,保证设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恒流运行期间实验大厅辐射剂量水平,并完成700多个小时的测试。2018年7月20日,“合肥光源恒流运行关键系统改造”顺利通过了由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的专家工艺测试。专家认为:项目总体指标和分系统性能达到任务书要求的考核指标,部分指标优于考核指标,实现了不间断供光的恒流运行模式,运行期间的环大厅线站工作区域辐射剂量水平满足国家辐射安全标准要求。
HLS-II恒流运行改造的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按照二代光源设计建造的合肥光源达到了三代运行水平,同时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牌,宣告了HLS-II的建设基本完成。未来,将以此为新起点,HLS-II继续实施高频、wiggler等系统改造,优化光束线站性能,不断提升、突破自我。
陆亚林激动地说,我们今天以一个内敛的形式来庆祝HLS-II建设完成、恒流运行模式正式上线。我们的每一步,都烙上了科大印,低调、务实、一步一个脚印。谨此向六十周年校庆献礼,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献礼!
仪式最后,黄素芳致辞。她代表学校对光源和项目团队表示祝贺,并表示,实验室近年的产出成果让人振奋,这充分体现了实验室全体成员能战、能为的优秀品质。她殷切期望合肥光源未来再接再厉,继续提升,向国内外广大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科研服务支撑。
随后,黄素芳宣布了合肥光源HLS-II恒流运行模式正式启动,会议室大屏画面切到合肥光源中控室,HLS-II成功启动恒流运行。
在全体与会人员的掌声中,黄素芳、朱的娥、王敏为恒流运行关键技术改造技术团队骨干颁发荣誉表彰证书,为十位用户课题组代表颁发纪念证书。
仪式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又将踏上新的征程。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