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中部崛起涌“新”潮

时间:2025-03-06浏览:201

编者按:殷殷嘱托,指引方向;中部崛起,潮澎湃。

站在中部崛起战略新的十年起点,中部六省如何携手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2025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闻联合策划,中部六省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共话崛起》——“中部六省看发展特别节目,讲述中部地区正喷薄涌动的创新热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及数十次,着墨之重,可见一斑。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这个脊梁能不能挺得更硬一点,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说:中部每个省要先定好自己的位,发现自己最有特色的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董事长黄立说:中部创新协同,是1+1大于N的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唐岳说:如果把中部的科创实力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中部崛起是完全可预期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黄汉权说:中部地区的创新有着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的未来,在中部地区已是未来已来 变革者在路上

未来已来

中部科创,各显身手

2025年,堪称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

今年春晚,一群穿着小红袄的机器人,在春晚扭起赛博秧歌;一款中国造”AI模型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

科技创新会是推动中部崛起的金钥匙吗?下一个起飞的风口由哪种科技赋能?

今天的未来产业,是明天的新兴产业,是后天的支柱产业!在《共话崛起》访谈现场,三位科学家说出共同的答案。

访谈现场。林中杰摄

在访谈现场,嘉宾们带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杨金龙带来了机器化学家的模型。我们研制的AI科学家是不会取代人类的。杨金龙说出了自己的结论,目前机器化学家能做20种类型的实验,我们想建立一个大的云平台,从实验的设想到最后的实施都能通过机器化学家来实现。

唐岳通过一张照片,介绍了楚天科技生物疫苗生产系统的一个核心装备,他直言:人工智能是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这个赛道里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让我们对新的药物发现、研发创新周期大大缩短。

黄立带来了三款脑机接口产品。他说:一年前,我们成功研制了65000通道的双向脑机接口,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年来,我们研制了对脑部损伤更小的脑机接口技术。

这三件闪烁着科技之光的产品,给我们描绘未来图景提供了更多的想象——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不断变革的科技创新所颠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林中杰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都存在着颠覆性的技术、突破的重大机遇。黄汉权表示,它是多点暴发,交叉融合,带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支撑力和推动力。

纵观中部六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正在加速展开。

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崛起,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4831日,中部地区科研机构数量增至5.43万家,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达到77.10万家,同比增长31.70%,占全国总量的23.62%

黄汉权表示:中部创新拓展了中国创新的版图,把中部和东部、西部联动起来,在产业链和区域上形成优势互补。此外,中部崛起以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和支撑。

开创未来

中部协同,形成合力

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以全国1/4创造约全国1/5经济总量的中部地区,必须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现象:中部地区崛起存在内卷式、同质化竞争,你有的我也要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面形成中部地区的创新合力、产业合力和区域合力,才是共赢的关键。

用平台——唐岳建议:我们中部有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这些国家级的战略平台,以及中部几个省会城市的协作平台,把这些平台充分利用好,来促进中部地区的协同创新,是大有可为的。

担使命——“每个省都有自己的使命。黄立举例,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个建成支点的工作中,创新创业肯定是其中首要。

促协同——“安徽是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长三角经济发展圈里一员,有很多在长三角能做的事情可以借鉴到中部六省。杨金龙表示。

展望未来

中部担当,中气十足

前有杭州六小龙爆火刷屏,后有深圳十三太保横空出世,还有武汉十八罗汉奋起赶超。近来,社交媒体上,围绕科创新势力,各种称呼不断刷屏。

数据显示,中部多数省份创新水平在全国处于第二梯队,这说明各省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向内,中部六省融圈很重要;向外,中部六省破圈更重要。找到贴合新时代的机会切口,闯出新路,才能实现更大发展和赶超。

跳出中部看中部。黄汉权表示:中部创新,要聚焦我们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要把自己最强的最能做的东西做得最好。

立足大局看中部。市场要打通起来,每个省不能光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黄汉权表示,比如说高校实验室的互相开放,人才互相流动,学术的交流合作探讨,甚至包括产业链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场景的共同打造。

站在高处看中部。黄汉权说:中国现在的创新离前沿越来越近,甚至有的已经近到了无人区,所以要对标对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领域,来找到我们的发力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作为民营企业家,他们担起科技自立自强的重担:

不在中国争地位,要为中国争地位。这是唐岳创办楚天科技的初心。不管是弯道超车,还是换道超车、开道超车,我们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再用自己的创新来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科学家,他们为造福人类的使命奋斗终身:

从打破红外技术封锁,到引领脑机接口领域突破,纵然一路多丘壑,未惧七尺酬山河,黄立办公室的这首题诗,成为他执着追的生动注脚。

像研究500种花那样去钻研科学、发现新东西。杨金龙始终走在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路上,把更多的科创成果从书架搬到货架

寄语下一个10年,大家心潮澎湃:

黄汉权说: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杨金龙说:期待2035年我能和智能科学家坐在一起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寻找人类的认知边界。

黄立说:“2035年中国的科技必秀于各民族之林,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应用,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唐岳说:养老,不再是一个难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与老年人十分友好,使中国人平均寿命再提高五年。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远方不远,唯变不变。

点燃科创新引擎,塑造发展新优势,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中部地区必将出新时代的新风采。(夏晓伦 刘蕊俊 柳芳 尚大原 吴彤 尹华正 张龙 彭瀚 唐清辉 林中杰 王昱)

 

人民网、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报道组

20250305   来源:人民网

原文链接: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5/0305/c1004-40431786.html